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中国-老挝登革热重点地区埃及伊蚊孳生习性及杀虫剂抗性水平比较研究
兰学梅, 魏春, 朱进, 李俊明, 罗春海, 杨明东, 容艺函宇, 姜进勇
摘要72)      PDF (554KB)(620)   
目的 了解和比较中国-老挝登革热重点地区埃及伊蚊孳生习性及杀虫剂抗性水平,指导科学合理选用杀虫剂。 方法 分别在中国云南省勐腊和勐海县及老挝琅勃拉邦市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调查居民区所有积水容器,采集阳性容器内的幼蚊并鉴定蚊种;采集的埃及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结果 共调查居民800户,伊蚊阳性78户,发现7类积水容器或积水(以下统称积水容器)共1 194个,阳性109个,BI均值为13.63;积水容器类型以水桶最多(37.10%);伊蚊孳生阳性容器以其他暂时性容器最多(30.28%);白纹伊蚊孳生阳性容器18个(16.51%),埃及伊蚊孳生阳性容器91个(83.49%)。中国勐腊县埃及伊蚊成蚊对3.20%氯菊酯、0.08%高效氯氟氰菊酯、0.27%高效氯氰菊酯、0.20%溴氰菊酯、0.25%马拉硫磷、0.25%杀螟硫磷和0.03%残杀威,24 h死亡率分别为3.51%、5.69%、4.07%、63.45%、97.86%、100%和80.65%;中国勐海县埃及伊蚊成蚊对上述7种杀虫剂24 h死亡率分别为8.57%、2.86%、3.23%、8.24%、92.51%、100%和90.96%;老挝琅勃拉邦市埃及伊蚊成蚊对3.20%氯菊酯、0.08%高效氯氟氰菊酯、0.20%溴氰菊酯、0.25%杀螟硫磷和0.03%残杀威,24 h死亡率分别为67.53%、25.47%、72.63%、100%和98.82%。 结论 中国与老挝埃及伊蚊主要孳生场所存在差异,老挝以水池为主,而中国以水桶、其他暂时性容器为主。埃及伊蚊成蚊对多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中国埃及伊蚊抗性程度比老挝高。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均为可能抗性或敏感。应加强埃及伊蚊种群密度及其杀虫剂抗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杀虫剂种类开展灭蚊控制。
2023, 34 (2): 238-24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2.016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2006-202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及媒介伊蚊监测分析
范建华, 高阳, 朱进, 黄强, 李俊明, 苏梅惠, 张海林
摘要228)      PDF (2509KB)(688)   
目的 了解2006-2020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流行特征和媒介伊蚊分布特点。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对伊蚊幼蚊密度进行监测并对部分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Excel 2010和ArcGIS 10.2软件用于建立病例和媒介伊蚊数据库并制图,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2006-2020年西双版纳州共确诊登革热8 583例,其中输入性病例767例(8.94%),本地病例7 816例(91.06%),年平均发病率为118.77/10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为327.44/10万。西双版纳州景洪、勐腊和勐海县(市)几乎每年均有登革热疫情,分别占全州报告发病数的84.97%(7 293/8 583)、10.42%(894/8 583)和4.61%(396/8 583)。其中,景洪市年平均发病率为223.74/10万,2019年发病率高达614.02/10万。全州93.75%的乡镇(30/32)有登革热病例报告,其中景洪市和勐腊县10个乡镇发生本地流行。全年各月均有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本地病例发生在6-12月,高峰期为8-10月。病例年龄最小为5月龄,最大93岁,以20~59岁年龄组为主。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01∶1,职业主要为商业服务者、农民、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者。2013-2020年西双版纳州4个幼蚊密度监测点6-10月BI为10~50,其他月份BI<10,景洪市历年各月BI高于其他县。景洪、勐腊和勐海县(市)所有32个乡镇均有白纹伊蚊分布,其中21个乡镇有埃及伊蚊分布。采获的9 066只幼蚊和成蚊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其他蚊种构成比依次为33.65%(3 051/9 066)、35.24%(3 195/9 066)和31.11%(2 820/9 066)。 结论 2006-2012和2020年西双版纳州仅有登革热输入性病例,2013、2015-2019年每年都发生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共同流行,来自老挝、缅甸的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登革热季节分布与蚊虫密度升高密切相关。西双版纳州未发现全年和跨年传播登革热现象,该地区的登革热仍属输入性疾病。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的监测、管理和防蚊灭蚊是防止该地区登革热本地流行的重要措施。
2022, 33 (2): 245-25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2.015
基于标记重捕回收技术的湖沼钉螺异地生存和繁殖研究
田建国, 仲文江, 彭丽霞, 李俊, 韩荣荣, 姚正原, 林长坡, 於雪琴, 齐敬东, 黎桂福
摘要120)      PDF (606KB)(502)   
目的 采用标记重捕技术研究野生湖沼型钉螺在水网地区持续生存和繁殖情况,为研究钉螺异地迁徙的生存可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0年11月25日将使用不褪色油性标记物标记后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产野生钉螺(雌雄比例为1∶1)50、100、200、400、800和1 600只随机投放于任屯村血吸虫防治纪念馆6个钉螺实验池中,连续观察3 828 d,2021年5月19日采用双层箩筛水洗法将实验池中钉螺筛出进行分类计数。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0.0软件对钉螺的连续监测数据进行绘图,同时计算重捕数和重捕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投放量间的重捕率差异,对数线性回归法比较不同投螺量条件下子代螺数量差异。 结果 共投放3 150只钉螺,从6个实验池内捕获钉螺1 167只,经水浸法和镜检法确定均为空壳钉螺,未发现活螺。其中有标记的实验钉螺366只,重捕率为11.62%,子代钉螺(含幼螺)694只,残螺107只。不同投放量的重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75.743, P<0.001),不同投放量与子代钉螺重捕数量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y=211.84lg x-403.68, F=6.543, P=0.063]。 结论 湖沼型钉螺在异地水网地区可以生存繁殖,但不具备持续的繁殖生存能力。钉螺监测工作应重点关注邻近地区同亚型钉螺的扩散而非远距离不同亚型钉螺的传播。
2022, 33 (1): 62-6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1.011
水网地区有螺泥土中钉螺聚集趋势及负二项分布拟合优度的研究
田建国, 黎桂福, 李俊, 韩荣荣, 彭丽霞
摘要295)      PDF (660KB)(752)   
目的 研究水网地区有螺泥土中钉螺分布规律,为查螺、灭螺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2016年5月在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星浜村有螺地区的3个地块中分别采集土壤样本20块,捡取计数泥土表面钉螺后,每块土壤分别抽取3份(每份500.0 g)样品,采用双层箩筛水洗获得钉螺并进行计数。采用Kolmogorov-Smirnov D检验进行土壤中钉螺的正态分布检验;采用集中趋势统计指标对泥土中钉螺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对3个地块泥土中钉螺均数进行检验;采用负二项拟合优度检验钉螺是否服从负二项分布。 结果 在星浜村的朱家埭河、青松港及断头浜3个地区共采集60份样品,经清洗获得泥土中钉螺成螺。正态性检验显示,钉螺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偏度系数=1.03,峰度系数=0.71, D=0.167, P<0.001);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3个地块泥土中钉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405, P=0.815);每个地块泥土中钉螺的均数>中位数,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偏离0,钉螺分布属正偏态分布;方差>均数,属聚集性分布;负二项分布拟合优度检验服从负二项分布( χ 2=1.844, P=0.765)。 结论 有螺地区土壤中钉螺与泥土表面钉螺的分布一致,属聚集性、正偏态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
2020, 31 (3): 358-36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3.023
上海市青浦区有螺地区土壤中钉螺数量与幼螺孵化关系的研究
田建国, 黎桂福, 李俊, 彭丽霞, 韩荣荣, 蒋守富, 张小萍
摘要311)      PDF (397KB)(702)   
目的 研究有螺地区土壤中钉螺数量与幼螺孵化关系,为钉螺防控寻找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5-9月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采集上海市青浦区有螺地区土壤20块,每块土壤分别抽取3份(每份500.00g)样品,对土壤样品中钉螺计数并进行73 d孵化实验后捡出幼螺。孵化后的样品,用双层箩筛水洗获得筛取物,进行未孵化螺卵计数。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方法对成螺和幼螺孵化关系进行分析,配对 χ 2检验用于不同水质对孵化率影响的分析。 结果 抽取到的1 500.00 g有螺土壤样本钉螺孵化率为86.72%,成螺数与孵化出的幼螺数无对数线性关系[ y=18.894+14.759ln ( x), F=2.202, P=0.155];分别采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孵化,两组孵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0.000, P=0.219)。 结论 有螺地区土壤可作为传播介质引起钉螺传播,因此需要防止有螺地区土壤作为介质传播钉螺,造成新的钉螺孳生地。
2019, 30 (2): 218-22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2.025
采用3种钉螺孵化方法检测有螺土壤中活性螺卵的比较研究
田建国, 黎桂福, 彭丽霞, 蒋守富, 张小萍, 李俊
摘要323)      PDF (559KB)(832)   
目的 通过对有螺地区土壤样本进行检测,比较3种孵化螺卵检测方法,探讨现场适用的简易检测方法。 方法 于2016年5月8日在上海市青浦区有螺地区采集土壤20块,柔性混匀后,每块土壤分别称取3份(每份500 g),采用收集螺卵恒温孵化法、直接孵化法和改良直接孵化法进行孵化实验,采用Kappa值进行一致性检验;检出幼螺的孵化时间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3种孵化方法孵化率的差异采用 χ 2检验。 结果 收集螺卵恒温孵化法和改良直接孵化法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09, P=0.000);3种方法孵化出幼螺时间经Kruskal-Wallis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269.340, P < 0.001),孵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5.880, P=0.053)。 结论 3种方法均可在有螺地区土壤中孵化出钉螺,但直接孵化法实验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可作为土壤中检测钉螺螺卵的补充方法,并应用于现场实验。
2017, 28 (6): 600-60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022
模拟湖沼钉螺迁徙水网地区生长繁殖的适应性研究
田建国, 黎桂福, 彭丽霞, 李俊, 靳艳军
摘要275)      PDF (1042KB)(752)   

目的 探索输入性钉螺在模拟环境下螺点的形成情况。方法 采用安徽省贵池自然生钉螺,按照雌雄各25、50、100、200、400、800只的剂量分别随机投入面积为4 m2的钉螺池中饲养约2年,每日记录钉螺及后代新螺生存、繁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2年泥土表面总螺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剂量间泥土表面总螺数经秩和Wilcoxon W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新螺数经秩和Kruskal-Wallis检验,除12.5只/m2和100只/m2剂量组外,其他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泥土表面总螺数2011、2012年剂量关系式分别为Y=19.08Inx-21.66(R2=0.217,调整R2=0.216,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Y=6.31Inx-6.09(R2=0.299,调整R2=0.299,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泥土表面新螺数2011、2012年剂量关系式分别为Y=0.05Inx+0.14(R2=0.002,调整R2=0.001,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Y=0.39Inx-0.13(R2=0.041,调整R2=0.041,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湖沼型钉螺在异地可以生殖繁衍,但各投螺剂量组在2年的观察期内未出现成规模的螺点,提示湖沼钉螺在水网地区生长繁殖不良。

2015, 26 (4): 414-417.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23
剂量投螺条件下泥土中活性螺卵检测方法研究
田建国, 黎桂福, 张小萍, 彭丽霞, 李俊, 徐海燕, 徐瑞芳
摘要282)      PDF (887KB)(664)   

目的 探讨现场适用于泥土中钉螺螺卵的简易检测方法,旨在检验直接恒温孵化法和自然状态孵化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自然生钉螺,按照雌雄各25、50、100、200、400、800只的剂量,投入面积为4 m2/池的模拟自然状况的钉螺池中饲养2年,采集实验池中土壤分别用4种方法进行螺卵检测和幼螺孵化实验,对4种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实验方法均能检出螺卵或孵化出钉螺,经Kruskal-Wallis H检验,4种方法螺卵或幼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对数线性回归检测钉螺检出数与投螺剂量无相关性(Y=1.7312Lnx-5.7060);Kappa值检验4种方法无一致性。结论 有螺泥土中含有活性螺卵,直接恒温孵化和自然状态孵化法可以孵化出幼螺。

2014, 25 (6): 558-560.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19
剂量投螺条件下泥土中活性螺卵检测方法研究
田建国,黎桂福,张小萍,彭丽霞,李俊,徐海燕,徐瑞芳
摘要209)      PDF (357KB)(540)   
目的 探讨现场适用于泥土中钉螺螺卵的简易检测方法,旨在检验直接恒温孵化法和自然状态孵化法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自然生钉螺,按照雌雄各25、50、100、200、400、800只的剂量,投入面积为4 m2/池的模拟自然状况的钉螺池中饲养2年,采集实验池中土壤分别用4种方法进行螺卵检测和幼螺孵化实验,对4种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种实验方法均能检出螺卵或孵化出钉螺,经Kruskal?Wallis H检验,4种方法螺卵或幼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对数线性回归检测钉螺检出数与投螺剂量无相关性(Y=1.7312Lnx-5.7060);Kappa值检验4种方法无一致性。 结论 有螺泥土中含有活性螺卵,直接恒温孵化和自然状态孵化法可以孵化出幼螺。
2014, 25 (6): 558-560.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19
宁波口岸区域有瓣蝇类名录初步研究
张锜,施惠祥,董善定,郭利平,赵瑞,李杰,李俊,薛新春,尤明传
摘要299)      PDF (360KB)(984)   
目的 了解宁波口岸区域有瓣蝇类蝇种构成。 方法 分析宁波口岸区域有瓣蝇类监测历史资料,开展现场调查,研究整理蝇种名录。 结果 1988-2012年对宁波口岸区域蝇类进行了多次监测和调查,用诱蝇笼捕获蝇类12万余只,经分类鉴定分属5科29属60种。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为优势种。 结论 初步掌握了宁波口岸区域有瓣蝇类蝇种构成,编制的宁波口岸区域蝇类名录,对开展蝇类监测控制及鉴别外来输入蝇种有积极意义。
2014, 25 (4): 340-343.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4.015
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监测与防制
唐晓燕,李幸乐,徐超,宋付党,李俊炎
摘要1113)      PDF (1009KB)(873)   

目的 分析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综合监测资料,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xcel2003、SPSS 12.0 和Epi Info 2000软件统计分析河南省1995-2008年乙脑病例和国家级乙脑监测点唐河、息县媒介蚊虫、宿主动物的监测资料;用ELISA法检测宿主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1995-2008年河南省乙脑发病呈周期性波动下降;91.75%的病例集中在7-9月;79.80%的病例分布于南部和东南部的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和洛阳市;全省发病以0~14岁儿童为主(85.01%),洛阳市≥15岁组发病明显增多(56.84%);87.31%的病例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猪乙脑抗体50%阳转率出现时间比人群发病高峰提前1个月;蚊虫密度高峰较人群发病高峰提前2旬。结论 加强乙脑病例、宿主动物和媒介蚊虫的监测,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重点控制高发区儿童、洛阳市大年龄组人群的发病,是降低河南省乙脑疫情的关键。

2010, 21 (5): 460-462.
1985-2007年衢州市狂犬病流行情况及监测分析
尹志英1,2,余樟有2,沈毅1,李俊姬2
摘要1423)      PDF (373KB)(922)   

【摘要】 目的 分析衢州市1985-2007年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发病回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制措施。方法 收集1985-2007年衢州市狂犬病疫情资料,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衢州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共报告狂犬病31例,死亡31例,病死率100%。发病主要集中在1992年前,1993-2003年无病例报告,2004年开始疫情又有回升的趋势。全市除开化县外,其他各县均有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可发病,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主要是农民,占发病总数的77.42%。病例以犬伤为主,绝大部分未进行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近年来,人群暴露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暴露后免疫接种率反而有所下降。结论 衢州市狂犬病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犬类数量增加致使人群暴露率上升,群众防病知识缺乏,未能及时规范处理暴露伤口和免疫接种,以及狂犬病疫苗价格上涨是导致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

2009, 20 (5): 464-467.
2种杀鼠剂不同投饵方式防治长爪沙鼠的灭效比较
李俊1,施大钊1,郭永旺2,吴新平3,嵇莉莉3,宝祥4
摘要1244)      PDF (338KB)(940)   


【摘要】 目的 比较2种药剂及不同投药方法对长爪沙鼠的防治效果以及防治成本。方法 2007年9-10月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宝力格苏木,设4种不同毒饵处理方法,计算不同处理的灭效和成本。结果 使用溴敌隆毒饵防治长爪沙鼠效果达59.18%,比敌鼠钠盐(52.23%)高出6.95%。考虑灭效和经济成本,使用10 m条带投溴敌隆杀鼠剂最为合适,其成本为22.05元/hm2。结论 溴敌隆作为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与敌鼠钠盐(第一代)比较,更适用于灭杀长爪沙鼠。

2009, 20 (4): 293-294,348.
家鼠型鼠疫监控中的病死鼠报告
李镜辉1, 马永康2, 李贵昌1, 李天元2, 刘京立1,王国良2, 葛军旗1, 李俊勇2, 俞东征1, 董兴齐2
摘要1341)      PDF (324KB)(923)   

【摘要】 目的 深入认识病死鼠报告在家鼠型鼠疫监控中的作用及其与关联监测法在监控中的相互配合。方法 (1) 分析比较病死鼠报告、疫情三报在及时发现家鼠型鼠疫鼠间疫情中的作用; (2)分析病死鼠报告与关联监测法的关系及后者的功用。 结果 (1)病死鼠报告与及时发现家鼠型鼠疫鼠间疫情有关,而疫情三报中除病死鼠报告外的其他两报与及时发现家鼠型鼠疫鼠间疫情无关; (2)病死鼠报告与关联监测法共同构成家鼠型鼠疫监控的两项核心技术(2HD技术);在2HD技术中,病死鼠报告主要担负着及时发现家鼠型鼠疫鼠间疫情的任务,而关联监测法有减少和发现鼠间疫情的双重功用,但以前者为主。 结论 在家鼠型鼠疫监控中,为了及时发现并成功控制鼠间疫情,应重点推广2HD技术;同时要正确理解和对待疫情三报。

2009, 20 (1): 48-50.
家鼠型鼠疫发病率模式函数与关联监测法
李镜辉1;马永康2;李贵昌1; 李天元2; 刘京立1; 王国良2; 葛军旗1; 李俊勇2; 俞东征1; 董兴齐2
摘要1114)      PDF (236KB)(746)   
目的 深入认识家鼠型鼠疫的发病机制,科学制定或选择相应的监控措施。方法 以数学语言表达家鼠型鼠疫由鼠到人的传播途径,以彰显各发病决定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有关的家鼠型鼠疫监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导出家鼠型鼠疫发病(率)模式函数(式);(2)关联监测法与平行监测法比较,更符合流行病学原理和统计学要求,因而更有效;实际工作量更小,因而更符合"成本效益比"要求。结论 (1)家鼠型鼠疫发病率模式函数彰显了各发病因子间的内在联系,对家鼠型鼠疫的预防控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2)家鼠型鼠疫的监测应采用关联监测法,不应采用平行监测法。
入境船舶携带输入性蚊类与微小气候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聂维忠1;刘恩东1;李德昕1; 汪仁杰1; 于长利1; 李俊成1; 王静2; 张顺合2
摘要1067)      PDF (306KB)(718)   
目的 了解输入性蚊类与入境船舶上栖息场所微小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对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存在输入性蚊类的场所进行调查登记,对微小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进行测定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4-10月共调查168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为64.28%(108/168)。输入性蚊类自5月初气温高于15℃时开始出现,至10月中旬气温低于15℃时基本消失。其密度与栖息场所的温度、湿度呈正相关关系,风速大于3m/s时蚊虫基本不再飞翔。结论 输入性蚊类在入境船舶上与栖息场所的微小气候因素特别是温、湿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布氏田鼠日食量研究
秦姣1;李俊1;苏红田2; 杨建宏3; 施大钊1
摘要1048)      PDF (219KB)(712)   
目的 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年龄和性别布氏田鼠的日食量。方法 参照《动物生态学原理》用布氏田鼠喜食植物喂养24 h后,计算供食量与残渣的差值。结果 (1)布氏田鼠平均日食量(干重)为(9.9361±0.2383)g。成体组平均日食量略高于亚成体组和老体组,且不同年龄组田鼠日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亚成体组平均日食指数较高。(2)3个年龄组中不同性别平均日食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性别对布氏田鼠取食无显著影响。(3)亚成体布氏田鼠体重与日食量呈正相关性, y=0.2882 w+2.099( R 2=0.8191);老体鼠体重与日食量呈负相关, y=-0.1565 w+19.034( R 2=0.5652),成体鼠体重与日食量无显著相关。结论 不同年龄组体重与日食量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如果根据体重来估算布氏田鼠的危害,必须先掌握该季节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和相应的种群密度,且还应考虑季节性特点和繁殖期生理特点。
输入性蚊类在入境船舶上的分布
聂维忠1;刘恩东1;李德昕1; 汪仁杰1; 于长利1; 李俊成1; 王静2
摘要1103)      PDF (513KB)(670)   
目的 掌握输入性蚊类在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上的分布情况,为海港口岸开展输入性蚊媒现场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对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存在输入性蚊类的场所进行调查登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4-10月共调查168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为64.28%(108/168)。输入性蚊类主要栖息于船舶生活区外特定场所,以后甲板、货舱、生活区周围等阴凉避风墙壁表面1m以下高度部位为主要栖息场所。结论 输入性蚊类在入境船舶上有明显栖息分布特点,与蚊类适宜生长的微小气候有关,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监测和防控工作。
在入境船舶上采获蠓科一新种斑腹阿蠓(双翅目:蠓科)
聂维忠1;李俊成1;李德昕1;刘恩东1;王海军1;虞以新2
摘要1089)      PDF (700KB)(704)   
目的 了解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蠓类的情况。方法 在锚地入境国际航行船舶的生活区内采集蠓类,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结果 2007年1月24日在自澳大利亚经印度至秦皇岛的一艘入境船舶上采获35只输入性蠓类,经鉴定隶属于5个属,其中发现阿蠓属一新种,斑腹阿蠓( Alluaudomyia maculiabdominis sp.nov.)。结论 再次证明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可携带多种输入性蠓类的事实。
秦皇岛港来自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情况监测报告
陈爱君1;聂维忠2;李俊成2;李德昕2;汪仁杰2;于长利2;刘恩东2;柴斗喜2
摘要1016)      PDF (241KB)(755)   
目的 掌握来自西尼罗热疫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检疫锚地对来自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蚊媒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5年共调查13艘次来自西尼罗热疫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类船舶阳性率平均为84.62%(11/13),已鉴定确认的蚊种达6种,分属蚊科的库蚊属、伊蚊属。凶小库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等可传播西尼罗热的媒介蚊种为优势种。结论 调查证明来自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的情况相当严重,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植物性农药在媒介生物控制中的应用
李俊凯;徐汉虹
摘要419)      PDF (113KB)(840)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蚊类的监测初报
聂维忠;李俊成;李德昕
摘要985)      PDF (91KB)(725)   
目的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蚊类的情况,为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采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蚊类,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艘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中携带蚊类的阳性船舶82艘,船舶阳性率为76.64%;已鉴定确认的蚊种达13种,凶小库蚊、三带喙库蚊和背点伊蚊为优势种。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出蚊类由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自国外输入的事实和严重性。
湖南省郴州地区莱姆病调查
刘庆武1; 李俊华2; 张立新2; 万康林3; 杨烈2; 陶学永2; 徐青松2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沅江县牛尿中的钩端螺旋体DNA
梁中兴1; 时曼华1; 李庆俊2; 张立新2; 李俊华2; 余少华2; 张帆2
摘要1030)      PDF (519KB)(544)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凝胶电泳及Southern-blotting,检测湖南43份牛尿标本中的钩端螺旋体DNA,前法阳性率为9.3%,后法为14%,表明牛群具有较高的带菌率,是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宿主,是钩端螺旋体病的重要传染源。
锦州沿海地区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
王文靖1; 高纯1; 金桂学1; 周宝余1; 孙静2; 姚德明2; 柳振兴2; 韩庆甲3; 王凤文3; 李俊丰4; 郝经立4; 艾春芳5
摘要492)      PDF (1122KB)(552)